行业资讯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狂飙的2020诊断产业——值得期待的三大IVD细分赛道(上)

发布时间:2021-1-29 访问人数:1604


20192020年国内IVD与精准医学
私募融资交易统计

在新冠疫情催生的市场诉求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中国IVD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全年私募融资事件从2019年的78起增长到2020242起;从融资轮次分布来看,早期项目占据较大比例,这反映了在上述因素驱动下,投资人对于国内IVD企业的信心有所增强,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促使更多企业投身IVD行业。

2020年国内IVD私募融资赛道分布

数据来源:浩悦资本数据库根据公开渠道资料整理

从赛道分布来看,肿瘤测序依然火热,但主流已从逆流而上的传统业务模式转向了早筛、伴随诊断、药物开发支持等更细分、技术属性更强的赛道。同时,以遗传病、慢性病相关检测为代表的其他基因检测赛道同样也出现了大量交易事件。这代表随着第一梯队肿瘤测序企业逐渐成熟,我国的NGS相关企业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的“2.0”时代。而与NGS技术关系密切的mNGS病原检测、单细胞测序等赛道,也持续吸引着资本的关注。

与疫情防控及分级诊疗息息相关的POCT及核酸检测设备行业也持续走强。疫情也使国内IVD行业上游原料受限于国外这一短板更加凸显,一批优秀的国内IVD上游原料企业也纷纷完成大额融资及IPO

20192020年国内IVD兼并收购赛道分布

数据来源:浩悦资本数据库根据公开渠道资料整理

2020IVD行业并购与IPO数量均较2019年有明显增长,其中并购数量从2019年的9起大幅增加到了2020年的19起。从并购事件分布来看,买方更加关注先进技术:肿瘤测序和POCT成为今年并购的热门赛道,传统方法学和IVD流通领域也呈现持续整合的趋势,在疫情影响下,第三方实验室/核酸检测并购数量也有所增加。

20192020年国内IVD IPO赛道分布

数据来源:浩悦资本数据库根据公开渠道资料整理

2020年国内IVD IPO市值表现

数据来源:浩悦资本数据库根据公开渠道资料整理

IVD行业IPO也在行业和上市政策驱动下大幅增长。2020IVD上市事件呈现赛道多点开花态势:除了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传统赛道,肿瘤测序、POCT、病理和凝血领域2020年也有多家企业实现上市。在传统认知中,被国外企业掌握的上游原材料领域,也有2家企业启动IPO申报,代表了我国IVD行业的又一次升级

资本热潮下,IVD与精准医学相关政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归纳为以下3点:

【新冠病毒检测】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断崖式下降。中国对抗疫情的有效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复苏。在抗疫持久战中,IVD企业开发的新冠检测试剂发挥了重要的防控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企业营收的爆发性增长,资本关注度倍增。

新冠检测的吸金效应也吸引了大量厂商入局,随之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产品。鉴于此,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市场监管总局等监管部门在上半年密集发布了多项新冠检测项目实施意见和相关规定,严格控制新冠检测产品的质量,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同时也保证了出口检测试剂的质量水平,为IVD企业在海外的销售打开了局面。在国内疫情受控、全面复工复产、疫情未出现反弹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对新冠检测的相关政策转变为推进检测能力与扩大检测范围,确保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要举措的实施。

2020.3.30|《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行为》

2020.4.1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

2020.5.14|《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2020.6.8| 《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

2020.7.2|《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

2020.7.10|《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

【推动基层医疗】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原本薄弱的基层医疗带来了巨大压力。从一线的基层医生角度来考虑,要兼顾疫情防控、疫情科普、心理辅导、政策培训外,还要维护日常的诊疗公卫工作。在任务成倍增长的同时,基层医生们同时面对着基层人员不足、待遇低、基础设施差和应急物资药品不足等局面。疫情之下暴露出的基层医疗不足,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对基层医疗的重视。

202099日,由财政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机关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政部下拨149.236亿元中央直达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基层疫情防控能力的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及干预能力的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医防结合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等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升级等。可以明确的是,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卫体系建设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升级,IVD企业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等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患者的发现和预警能力,同时推动基层医疗的建设,提升并持续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助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集采在路上】

防控政策之外,于2020年试行的DRGs收费改革也与IVD企业息息相关。68日医保局颁发的《关于印发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1.0版)的通知》方案中,CHS-DRG细分组共计618组,其中229个外科操作组,26个非手术室操作组以及363个内科诊断组。该方案同时要求规范基础数据采集和使用工作,确保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各指标项真实、准确,同一患者信息完整、可追溯。同时国家药监局于今年颁发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对外共享》、《关于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信息系统数字认证证书更新有关事宜的通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推进会》、《医疗器械电子注册证试点启用》等政策推动了IVD产品在内的医疗器械数字化。

我们推断数据库在积累了一定的量后,可提升规范化管理,也为下一步的集采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同时按病种收费DRGs的试行,加上今年多轮核酸检测试剂的集采,也为未来对IVD产品的集采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预计未来的IVD集采流程类似国产仿制药集采的整体流程类似国产仿制药集采的过程。IVD企业需居安思危,注重技术创新,提升研发实力并开发自费产品领域,同时也要把眼界拓宽,将优质的国产IVD产品销往海外。

除上述三方面重要政策外,实验室监管的相关政策。在本次疫情中,第三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了监管的重视,81日由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浩悦资本IVD组认为,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了第三方专业实验室领域的发展,促进医学检验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带动市县乡医疗机构或医联体检验资源相互支持、相互调配,从而带动区域整体检验水平的提升,推进分级诊疗,利好IVD中上游相关行业。

IVD与精准医疗值得期待的细分赛道



1、 基因测序,不止肿瘤

2、 上游原料产业,厚积薄发

3POCT布局IVD全产业

1、基因测序 ,不止肿瘤

二代测序自20132014年开始在临床大规模开展应用以来,已经历了NIPT与肿瘤诊断两波热潮。随着两大诊断市场格局逐渐成熟与明朗,国内基因测序创业者,也在积极探索新发展方向与市场机会。国家政策、技术实力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基于NGS技术的新检测项目、检测目的以及检测手段都不断涌现。

2020年非肿瘤和NIPT其他类”NGS检测私募融资事件从5起激增至39起。从赛道分布来看,针对遗传/遗传缺陷及慢性病的诊断一马当先,共发生11起交易事件。多组学研究、转化医学、微生物诊断等赛道也成为2020年新兴热门赛道。

1.1 市场催化检测项目创新

1.1.1 慢病检测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等权威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高血压患者2.9亿,糖尿病患者1.2亿,高血脂患者4.5亿。上述病重就诊率近32%,达标率近9%,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

由于慢病治疗用药复杂、药物种类多、费用高、易产生不良反应等因素,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的药费属于无效支出,其中大部分产生于慢病治疗领域。正确的诊断、合理的处方以及精准的用药成为了当前慢病诊疗领域的核心诉求。

截至目前,FDA已批准在140多种药物的药品标签中增加药物基因组信息,用于预测不同基因型患者在应用药物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医生需要一种能够准确判断个体患者对特定药物反应的方法,来选择有效药物(组合)与剂量。

20177月,卫计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与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共同推出我国第二版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其中明确提出了FDA标注药物基因组信息的参考价值,并建议通过检测特定药物代谢酶和靶点基因,作为临床降压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的指导意见。同时,随着国务院、卫计委等国家部委发布关于慢性病防治、基层首诊、用药监测的一系列政策,慢病药物的费用控制也势在必行。

慢病检测成NGS应用新热点:疾病与政策的双重背景驱动下,慢病用药相关检测成为NGS技术新应用热点。通过基因靶点检测,研究者可以向医生提供个体化的药物疗效和毒性预测,帮助医生制定精准有效的用药策略。

单项慢病检测造就千亿市场规模:从市场空间来看,我国高血压人群规模2.9亿,仅32%能被明确诊断,其中82.9%进行了治疗,治疗者中34.6%血压得到控制。已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还有超过5,000万的高血压患者亟待更有效的用药建议。基于我国每年约1,000万的新增高血压患者数量(折合约300万接受检测群体),参考5,000元的平均检测价格,仅高血压相关检测领域为例,潜在市场规模已超2,500亿元。

打入基层成为企业主要难题:心血管等慢病的精准医疗相比肿瘤,难点更多的在于市场,而非技术2020年,以诺禾新康与安智因为代表,共有5家该领域企业完成融资,市场和政策的共同作用加速了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推进速度。

由于慢病的大规模患病人群、复杂的用药情况,以及相对于肿瘤较低的药品支出等特点,核心评价标准不仅在于企业准确具有参考价值的产品力,更在于企业的市场力。

慢病相关诊疗与医保、公共医疗等政策绑定程度深,患者群体也并非集中在头部医院,企业需要具备推动临床应用、行业共识,并且深入基层市场的能力。因此未来,摆在企业面前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并结合国家政策与医保费用走向,将现有产品真正打入基层市场。

1.1.2 遗传/罕见病检测

基因组疾病又称遗传疾病或罕见病,目前已知基因组疾病超8,000种,相关致病基因超4,000个,涉及神经、心血管、眼科、内分泌、产前生殖、肿瘤等二十余临床科室。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5亿基因组疾病患者。而我国已有患者在3,000万人以上,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新生儿约90万例。防治基因组疾病的第一步是实现精准诊断,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罕见病诊疗指南》,在政策层面部署并推进包括罕见病在内的基因组疾病规范化诊疗。

罕见病的诊断平均需要7年时间,平均花费约5万元,致病原因高度复杂,由于缺乏精准的诊断方案,多数患者未能及早发现,或无法得到合理治疗。自2014NIPT检测规范化开始,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但相应的检测产品发展步伐未能跟上,仍然集中在唐氏综合症等项目上。随着批准上市的孤儿药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干预措施的不断发展,包括自闭症、儿童癫痫等在内的众多遗传疾病的检测需求日益增长。

遗传/罕见病检测仍处起步阶段:罕见病的NGS诊断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代表企业还处于数据积累与靶点验证的阶段,商业化的产品还集中在NIPT、癫痫等几种疾病领域。国内新生儿筛查预计存量市场超过20亿元,耳聋基因筛查单品存量市场已达10亿元。2020年,嘉宝仁和、赛福基因等6家代表性企业完成融资。

深入的诊疗理解力决定产品价值:目前考察更侧重其研发能力,尤其是全外显子检测的能力与相关的数据积累,遗传疾病成因复杂,相关基因众多,因此企业对于外显子、线粒体、非编码区等传统NGS检测覆盖较少的领域的位点,需要具备相当深入的理解,才能开发出临床检出率高的产品。

任何IVD产品的市场价值,都与诊断后的治疗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各类罕见病即使得以发现,也缺少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未来发展一定在于与药企合作,基于数据分析进行新药开发。在国外,该领域已产生如Invitae等营收超2亿的公司,而在国内,也有如赛福基因等企业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1.2 从诊断到指导药物开发的拓展

过去几年中,随着肿瘤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手段的高速发展,肿瘤相关的基因检测也实现了高速增长。针对不同癌种,不同panel覆盖大小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但这类产品的本质,往往更多是基于已知的致癌突变靶点进行打击;随着全球新药研发遇到效率下降,成本大幅提升,以及靶点同质化严重等瓶颈,这类传统肿瘤基因检测产品的应用和价值也遇到了挑战,面对研发效率和同质化的挑战,解决之道在于:

研发效率挑战:基于对多组学数据的分析,更深刻地理解疾病和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把研发中的关键决策提前。

同质化挑战:在不同层面(靶点、标志物、适应症、联用方案)争取差异化优势。

因此,在多组学技术不断进化,数据积累不断加深,以及深度学习等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别于逐渐成熟的肿瘤基因检测产业,一批国内外企业摸索出了通过多组学+大数据+全流程服务,为药企提供研发决策支持,标志物发现与验证,以及新靶点探索等服务的商业模式,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仅覆盖已知靶点,也能帮助药企发现未知靶点和标志物,并加以验证。

从具体的商业模式来看,参考现阶段新药领域常规的药物开发流程,药企在各个阶段需要的支持有所不同。

创新药一般研发流程及配套支持业务

数据来源:浩悦资本数据库根据公开渠道资料整理

针对药企的上述诉求,国内外企业近年来在不同的方向分别做出了探索。

1.2.1 数据驱动研究

随着罗氏先后收购FlatironFoundation Medicine,基因数据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2020年有5家基于大数据的生信企业完成融资。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这类企业可以帮助药企选择和确认生物标志物以及靶点,并给出决策支持,大大提升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并降低成本。

除了目前热门的肿瘤类大数据公司,国内外也出现如23andMeAncestry等专注于生殖细胞突变的基因大数据公司,通过更为大众的方式,获取海量的人群基因与表型数据,服务于药物开发。在肿瘤之外,针对心血管、精神类疾病以及罕见病开拓了基因数据应用的新领域。但我们认为,单纯的数据储存和分析能力并不能带来充分的商业价值,配合样本监测与后续的产品开发能力,数据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1.2.2 伴随诊断开发

随着Foundation Medicine的首个伴随诊断产品(CDx)FDA批准,与新药进行同步开发,准确针对新药目标靶点/标志物的伴随诊断产品在国内外都成为肿瘤精准医疗的热门方向。相比传统的泛用型诊断产品,CDx从开发阶段,就会与新药的研发同步,不管是标志物选择、靶点验证、目标人群选择,都为特定药物量身打造,因此往往能更准确的定位适应患者,大大提升用药人群检出率。

目前,国内对于伴随诊断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一些NGS头部企业已经注意到了市场风向,并开始尝试。值得注意的是,在FDA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现阶段指导性意见中,伴随诊断开发与临床阶段的中心实验室(CTA)的一致性,以及二者开发时间的同步性都是监管重点,因此,同时具备CTA服务和CDx开发能力的企业,才有可能开发出真正CDx产品。

1.2.3 多组学技术

无论是对体细胞突变,或生殖细胞突变,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新治疗手段(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不断出现,单一的基因测序结果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支持药企的开发决策,或进行患者的精准诊断。多组学检测与数据分析的引入势在必行。

2020年有14家从事多组学研究的企业完成融资,其中6家从事单细胞测序,与2019年数量持平。单细胞测序目前在国内外仍处于早期阶段,以科研服务为主要商业模式。但该技术在科研与临床领域的商业潜力已经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经过一年的发展,新格元生物、寻因生物等国内单细胞代表企业的试剂盒与配套仪器纷纷成熟,并投入了实际应用,获得数千万元营收。通过与药企、高校等机构的密切合作,各家公司积极推进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与此同时,基于单分子荧光,质谱蛋白组学等技术手段的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通过结合测序数据、基因组学数据(转录组、全外显子、染色体变异等)、蛋白组学数据以及表观组学数据,研究者将有机会发现大量此前未知的信息,并发现比单纯基因数据影响更大的因素,寻找更准确的治疗手段

1.2.4 一站式综合服务

上述业务,分别覆盖药企的部分需求,但实际,这几类业务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数据+AI的生信分析能力可以驱动新药研发,转化医学业务可以提供宝贵的临床数据,而在发现和确认了靶点及标志物后,通过中心实验室业务可以与药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合作开发CDx产品打下基础。最后,临检产品的开发能力可以帮助CDx产品快速落地,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在临检产品的应用实践中,又可以发现现有检测手段的不足和诉求,反哺并指导新药和新诊断产品的开发方向。

未来单独切入某一领域的企业,可以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取得一定市场成就,但指导药企的新药开发,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明确的战略导向和完善的产业布局。以终为始,从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起步,实现转化医学研究 - 数据分析 - 中心实验室 - 伴随诊断 - 临检产品这样环环相扣的产业布局,才能准确把握并全面覆盖药企的核心需求,并在未来的伴随诊断政策环境下占得先机。

1.3 检测设备高端化任重道远

2020年,国内测序仪代表企业华大智造成功IPO,带来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共发生8起私募融资事件。

作为我国IVD高端设备制造代表企业,华大智造于20192020年分别完成2亿及10亿美元融资,在资本市场一直拥有较高的热度与话题性;而随着T7等高性能新一代测序仪产品问世,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已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华大智造IPO采用了科创板第四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人民币,这对于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但收入增长稳定的设备型”IVD企业而言是更合适的选择。

融资事件频出,代表资本市场对于测序仪这一高端设备领域实现国产替代的信心与愿景。除华大智造以外,国内其他的测序仪企业尽管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进展,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较早期阶段,因此国内测序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任重道远。这一进程,需举科研、资本、政策三方之力,携手共进。

2006-2018 Copyright 南京探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